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5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224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843篇
地质学   6794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鹰扬关群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区广泛发育,为一套以绿片岩相变质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及相关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含有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一直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环境,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鹰扬关群火山岩主要属于基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类,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包括U、Th、Ba、K和Rb等)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鹰扬关群中变角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15.1±2.1)Ma(n=13,MSWD=1.8),表明其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喷发的产物。结合云开地块北缘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和岛弧型变质基性火山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早古生代的古洋盆,鹰扬关群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可能是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早古生代洋陆俯冲-消减过程的地质记录,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加里东期的构造格局是俯冲增生造山带而不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2.
碎屑岩因质软,导水、储水条件不良,通常作为地热有利保温盖层,而碎屑岩电阻率普遍低,厚度大的情况下形成低阻屏蔽层,勘探下伏有利储层难度极大,寻找碎屑岩中构造裂隙水是最佳的选择。但碎屑岩中的储水构造与围岩电阻率差异小,构造迹象微弱,因此在碎屑岩地区找地热技术含量较高。茅山镇位于句容盆地东缘茅山西侧,沉积了厚度超过1800m的白垩系碎屑岩,水文地质条件较差,本文应用CSAMT大范围普查、小范围精细查证布置方式,采用磁场插值校正的技术手段、收发距选取优先保证信噪比的思路,控制白垩系碎屑岩中储水断裂构造,克服低阻的碎屑岩地区构造异常微弱的难点。钻探验证结果表明,CSAMT可以经济有效地应用于碎屑岩地区地热勘查。  相似文献   
103.
闽北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63±0.80Ma。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显示过铝质、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早期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4.
The Chatham Islands,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Chatham Rise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are the emergent part of a Late Cretaceous to Cenozoic stratovolcano complex that is variably covered with limestones and fossiliferous tuffs. Most of these deposits accumulated in relatively shallow, high‐energy, tide‐influenced palaeoenvironments with deposition punctuated by periods of deeper‐water pelagic accumulation. Carbonate components in these neritic deposits are biogenic and dominated by molluscs and bryozoans – a heterozoan assemblage. The widespread Middle to Late Eocene Matanginui Limestone contains local photozoan elements such as large benthonic foraminifera (especially Asterocyclina) and calcareous green algae, reflecting the general Palaeogene sub‐tropical oceanographic setting. More localized Late Eocene to Oligocene deposits (Te One Limestone) as well as Pliocene carbonates (Onoua Limestone) are, however, wholly heterozoan and confirm a generally cooler‐water oceanographic setting, similar to today. Early sea floor diagenesis is interpreted to have removed most aragonite components (infaunal bivalves and epifaunal gastropods). Lack of aragonite resulted in the absence of intergranular calcite cementation during subaerial exposure, such that most carbonates are friable or unlithified. Cementation is, however, present at nodular hardground–firmground caps to metre‐scale cycles. Such cements are microcrystalline or micrometre‐thick isopachous circumgranular rinds with insufficient definitive attributes to pinpoint their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The overall palaeoenvironment of deposition is interpreted as mesotrophic, resulting in part from upwelling about the Chatham volcanic massif and in part from nutrient element delivery from the adjacent volcanic terrane and coeval volcanism. Biotic diversity in tuffs is two to three times that in limestones, supporting the notion of especially high nutrient availability during periods of volcanism. These mid‐latitude deposits are strikingly different from their low‐latitude, tropical, photozoan counterparts in the volcanic island–coral reef ecosystem. Ground water seepage and fluvial runoff attenuate coral growth and promote microbial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 these warm‐water settings. In contrast, nutrients from the same sources feed the system in the Chatham Islands cool‐water setting, promoting active heterozoan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相似文献   
105.
深圳地区中生代火山地层分布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火山活动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沿海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地层较有代表性地段,也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近期通过野外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对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中生代火山地层的时代提出新的认识,将原划分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划分为早—中侏罗世塘厦组(181.8 Ma?)、中侏罗世吉岭湾组(165.8 Ma)、晚侏罗世梧桐山组(156.9~145.6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七娘山组(146.3~131.0 Ma)、早白垩世官草湖群等。  相似文献   
106.
冯彩霞 《矿床地质》2011,30(5):773-786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西藏第二条规模巨大的基性-超基性岩带.文章通过对该带西段改则地区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形成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①硅质岩的w(SiO2)变化范围在85.23%~93.73%之间,Si/Al比值为34.08~56.92,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②Hf、Pb、Nb、T...  相似文献   
107.
刘玉山  吴必豪 《矿床地质》2011,30(4):711-724
天然气水合物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大类.大陆型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常赋存于永久冻土带,如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近年来,中国在青海木里的冻土带也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它们赋存在l000m深的砂岩和泥岩层中.大陆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相当巨大的,估计约为(1~7.4)×1014m3甲烷.现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从冻土带水合物...  相似文献   
108.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大洋地壳、大陆地壳、上地幔和球岩石圈的元素丰度资料,本文初次分别求出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可用作研究化学元素在洋圈或陆圈内各地区分布特征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相似文献   
109.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任拥军 《沉积学报》2011,29(1):173-183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 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层系)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样品来源于1 300~4 000的暗色泥岩,其中2 800~4 000 m的样品对应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油初期到生油晚期。研究结果表明,C31、C32、C33、C34、C35升藿烷(17α(H), 21β(H))构型转化参数的分布除与异构体之间的手性碳立体构型转化作用有关外,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或裂解速率和新生成速率的差异也是其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如高盐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分布;从未熟—低熟状态到成熟状态,相关升藿烷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总体均表现出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加大的特点,并从离散状态聚集到热演化的平衡状态附近;在到达成熟状态后,相关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从缓慢增大过渡到一个持续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并且该构型转化参数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对应于生油门限附近;在高盐环境中除C33升藿烷保持不变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外,其它升藿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逆转特征,表明高含量的盐类矿物对升藿烷成熟度参数亦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C31、C32、C33、C34、C3517α升藿烷之间的22S/(22S+22R)分布型式复杂多变,其中对于成熟源岩样品,C35升藿烷22S/(22S+22R)值变化强烈,表现出“翘尾”状的上升型特征和“坠尾”状的下降型特征,而对于低熟—未熟样品, C32升藿烷的22S/(22S+22R)显示相对高值,并且多数样品显示为C31C33C35的偶数碳优势的特征;研究显示C31到C33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S/(S+R)热演化平衡值均为0.6,而C34 S/(S+R)及C35S/(S+R)热演化平衡值相对较高,沙三段、沙四段的C34 S/(S+R)及沙四段的C35S/(S+R)分别达到0.63、0.62、0.6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受热演化影响也比较明显,在生油期间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高值,研究表明该指数的变化与其22R异构体演化有关,并且参数C31/∑(C31—C35)、C32/∑(C31—C35)、C33/∑(C31—C35)、C34/∑(C31—C35)、C35/∑(C31—C35)演化特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0.
全球变化背景下新疆地区气候跃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稚  李卫红  陈亚宁 《冰川冻土》2011,33(6):1302-1309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温和降水出现跳跃式变化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常出现暖冬、早春,在该现象消退过程,往往降水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